近年来,齐鲁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着力“四个坚持”,深入谋划部署,扎实推进落实学院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坚持政治首位,狠抓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干事创业引领作用
学院党政班子深入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党政班子成员始终将政治放在第一位,坚持党政联席一起抓,共同研究事关学院事业发展大局的各项工作,有效形成党政合力,推动各项事业科学健康发展。依据国家与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与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战略规划,按照学校确立的“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学院党政班子抓好顶层设计,带领教职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营建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形成了一支敢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团队。学院党委连续多年获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并于2023年获批“山东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
坚持专业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学院明确发展理念和思路,聚焦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专业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生物科学专业先后获批“山东省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建设点,是全省唯一一个没有硕士点的获批专业,该专业202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创立了特色鲜明的“一基双高”人才培养模式,获多项教学成果,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省级示范课程、一流课程等10余项,主编、参编教材53本(部);学院形成了任劳任怨、踏实严谨、奋力向前的团队精神,先后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团队。
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强化科研团队和平台建设,为干事创业注入源头活水
学院坚持以基础研究为核心,重视基础前沿探索,积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植物生物学方向连续两次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生物质品种改良团队首批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培育计划”,并获批“山东省工人先锋号”。动物生物学方向先后入选“学校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在应激性疾病的机理及其防治、分子免疫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学院教师先后主持国家与省级自然基金课题30余项;在国际知名杂志发表SCI论文1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获各级科研成果奖40余项。紧紧围绕国家与地方的战略需求,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多面开花。植物生物学方向,积极推动现代高效农业,在园林植物育种方向先后育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玫瑰新品种,园林植物分子育种工程中心入选“济南市工程研究中心”,玫瑰育种技术与种质创新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动物生物学方向积极布局医养健康,肿瘤发生机制与药物开发重点实验室获批为“济南市重点实验室”,草畜一体化生态循环农牧业创新团队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每年带动社会经济产值上亿元,为国家和地方高质量发展贡献生科力量。
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造性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辟干事创业“活力新区”
生命科学学院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三全”育人体系,积极引导学生服务国家战略与社会需求,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大学生创新项目为载体,通过本科生创新项目课程化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2个省级、5个厅级科研平台和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自2017年开始,学院从专业建设经费中拨出专项资金,累计投入300余万元,实现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再到课程化”的全员培养模式。“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多年坚持和探索,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开辟了“五育并举”育人育才成功做法。近年来,生科学子在国家级及省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教学技能比赛中累计获奖600余人次,获得省级及以上比赛奖励的学生占总人数30%以上。学生发表研究论文13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30余支大学生科研创新团队获得省级以上创新项目立项。2020年以来,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升学率连续3年稳居学校前茅,本科生考研率保持在60%以上,且“双一流”高校录取率占比在50%以上,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稳定在90%以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