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报告开讲前,林松柏与在场的师生进行了热情的互动。他向大家推荐了杨逢彬的《论语新注新译》一书,并指出该书考证了《论语》中古今见仁见智的多个词句问题,是老师和同学们学习论语、了解君子文化、感悟君子文化的一本好书。他鼓励大家深入阅读,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君子文化。极具启发性的荐书环节,不仅活跃了现场氛围,更是激发了大家学习的热情。
随后,林松柏围绕“时代背景:教育强国”“历史脉络:何谓君子”“实践养成:何以君子”三方面展开。“时代背景:教育强国”篇章强调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意义、本质特征、重点任务以及根本保证。林松柏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点在于基础教育,而龙头则在于高等教育,只有通过强化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才能培养出具备君子品格的新一代。林松柏以晚清思想家辜鸿铭的“孔子全部的哲学体系和道德教诲可以归纳为一句,即‘君子之道’”这一表述来开启“历史脉络:何谓君子”篇章的阐述,指出理想人格的君子应具有“仁义道德”“博学好学”“品味高雅”三大特征,并在“实践养成:何以君子”篇章系统阐述了君子人格的塑造与养成这一实践逻辑,并向同学们具体解析了君子人格养成的基本路径:一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推进能力范式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通过广泛而多样化的学习,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做到感知生命,提升自我,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做人做事应保持宽容的心态,推己及人,反求诸己,少抱怨多做事;三是“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要心怀三畏、躬行四绝、常怀九思,注重内在和外在的修养。
林松柏对同学们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大家真正领悟君子文化育人的深刻内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活、学习过程中,以身作则,身为示范,争当传承君子文化、培养君子之风,弘扬校园正气的模范和榜样。